普通的给水净化工艺,对一些污染物如病毒、有机化合物不能有效去除。由于活性炭对水中微量有机物具有卓越的吸附特性,所以早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欧美国家就开始用粉状活性炭去除水中的臭、味等。?粉状活性炭适用于含低浓度有机物和氨的污染水源的除臭、除味,尤其适用于季节性短期高峰负荷的污染水源的净化[5]。粉状炭一般以5~10%的悬浮液投加,其投加量根据原水的水质而异,并与水处理厂的流程有关。一般情况下投加剂量为3~10mg/L。接触时间一般为为15~30min。投加点可在原水泵附近或澄清池之前。因其可再生性差和抗干扰能力弱的缘故,对污染较严重的水源及长期使用时,应逐渐由粒状炭代替。在给水处理中,粒状活性炭多以吸附柱或吸附塔的形式来应用,当吸附饱和后,通过再生以恢复其吸附能力。由于在新建或扩建现有水厂时,增设活性炭吸附过滤装置需要大量的基建费用和一定的建筑面积,因此在欧美国家的许多水厂中用粒状活性炭取代砂滤池中的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