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年9月间,曹聚仁又分别写信给蒋经国、黄少谷(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)和俞大维(时任国防部长),重提国共和谈建议。蒋经国把曹聚仁的信拿给美国官员看,并强调蒋介石永远不会与中共谈判的,还说他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。
1958年8月23日,海峡两岸发生著名的“金门炮战”事件,曹聚仁来京的次数也就更多了。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《毛泽东传 1949~1976》所述,1958年10月13日,即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五十天后,在周恩来、李济深、张治中、程潜、章士钊的陪同下,毛泽东告诉曹聚 仁:“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,老哥集团可以和他合作。”毛泽东在此次接见中的谈话后来被周恩来概括为“一纲四目”,并于1963年初通过张治中致陈诚的信转 达给蒋介石。
同年10月,章士钊也写信给国民党的元老吴忠信,要吴忠信转告蒋介石——有一天美国会出卖蒋介石的,因为他看到“华沙会谈”的密件,美方已向中共建议以金门马祖交换中共放弃对台湾的主权主张。CIA的揭秘文件称,这封信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。
台湾方面对国共再次谈判采取了一种既不让曹聚仁撒手,又不具体表态的态度,这样一拖就是几年。
【蒋介石心存疑虑 国共和谈夭折】
到了1965年夏,当国民党二号人物李宗仁回到大陆,受到北京方面热烈欢迎。为此,蒋介石父子也展开了行动——经常来往于香港和台北负责联络工作的王君通知曹聚仁,蒋经国在近期将亲临香港,接他到台湾商量要事。
《国共谈判史纲》称,在与蒋经国的会谈中,曹聚仁介绍了中共方面的条件,然后逐条讨论,商谈,蒋氏父子也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。经过几次讨论,很快达成六项条件,其主要内容为:(一)蒋介石携旧部回到大陆,可以定居在浙江省以外的任何一个省区,仍任国民党总裁。北京建议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为蒋介石居 住与办公的汤沐邑;(二)蒋经国任台湾省长,台湾除交出外交与军事外,北京只坚持农业方面必须耕者有其田;(三)台湾不得接受美国任何军事与经济援助。财 政上有困难,由北京按美国支持数额照拨补助;(四)台湾海空军并入北京控制。陆军缩编为四个师,其中一个师驻厦门和金门地区,三个师驻台湾;(五)厦门和 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,作为北京与台北之间的缓冲与联络地区。该市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。此师长由台北征求北京同意后任命,其资格应为陆军中将,政治上为北 京所接受;(六)台湾现任文武百官官阶和待遇照旧不变。人民生活保证只可提高,不准降低。
1965年10月间,河南籍的立委唐嗣尧曾在台湾立法院提出书面质询,呼吁国共再度合作,使蒋介石大怒,质询被收回销毁,而唐嗣尧也遭到了开除党籍的处分。
但让蒋介石产生更大疑虑的因素是,1966年,大陆发生了文化大革命,这一运动的风浪也波及到台湾,蒋介石对国共重开谈判产生了疑虑,从而改变了主意。至此,国共两党重开谈判再度搁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