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代周报记者实地调查走访发现,截至目前,信阳市至少有18人在被蜱虫叮咬后失去生命。
本报记者 何光伟 发自河南信阳
8月6日早晨,是农妇熊才华出殡的日子。
没有遗体告别仪式,也没有悼词。亲人们按照大别山地区的风俗,为熊才华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葬礼。
56岁的熊才华,在被蜱虫咬伤后饱受折磨不治身亡。
身体健康、从没生过病、家里大小事都靠她操劳……熊才华的过世,让家人难以接受。
熊才华的二儿子肖作良在电话里用近乎沙哑的声音说,“太突然了,接受不了……我母亲死得太冤枉了,蜱虫太害人了。”
和熊才华一样,在河南省信阳市,今年再次有多人被蜱虫咬伤后送命。
被蜱虫叮咬后死亡的人,基本是55岁以上的农民。他们大部分人逃过了1959年的信阳大饥荒劫难,没想到现在却被一只小小的蜱虫叮咬致死。
以商城县为例,该县卫生部门在让乡村医生们推广普及“蜱虫叮咬致病防控知识问答”时,医生们都被告知“对发热病人,一律不许接诊”。
多名村医向时代周报证实,“包括小孩在内,一旦有发热状况,村医都不能接诊,必须要求病人去商城县人民医院检查”。
由于谈蜱色变,以至于不少村民不敢下地干活,甚至因延误治疗时机而送命,有村医直批官方此举就是“不作为、乱作为”。
河南省卫生厅今年只在5月底通报一次蜱虫疫情,称全省只有4人被蜱虫咬死。商城县在6月上旬的通报称,死亡人数为5例。
但时代周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,仅商城县关庙乡截至6月5日至少有3人被蜱虫叮咬后死亡,包括该乡王湾村的贺善红、王寨村的黄遵芳和板庙村的邱孝顺。
商城县继续成为蜱虫疫情重灾区,截至记者发稿前,该县至少有15人因蜱虫致命,整个信阳市则至少有18人死于蜱虫叮咬。
黄遵芳在4月下旬死于蜱虫叮咬,她最初症状是发高烧,有些伴随咳血,最后体内血小板和白细胞不断减少,在数天内多个器官功能相继衰竭。
村民们曾一度因黄遵芳的死亡引发恐慌,他们都害怕自己被蜱虫咬伤,但又不得不下地上山干活。
黄遵芳的家属控诉,由于政府的宣传和预防工作缺失,导致被咬者误诊送命,“他们难逃关系”。
这仅仅是才开始。商城县双椿铺镇的姜永阶和陈远秀夫妇,竟然同时被蜱虫咬伤。双椿铺镇的村民们出门时都非常小心,他们不得不加强防范措施。
商城县鲢鱼山乡的张永林指责官方“宣传不到位,群众防疫不到位”,他认为“政府必须要给老百姓一个说法”。